踏古韵凉州治沙地,探点沙成金明前景——太阳集团7237网站学子赴甘肃省武威市开展社会实践

2023-08-17

  7月11日至13日,太阳集团7237网站“探光伏治沙综合效益及发展前景”暑期社会实践团赴甘肃省武威市开展调研,通过实地走访、躬身实践、参观学习等方式深入了解武威市荒漠化治理现状,探寻光伏治沙产业发展前景。

  访治沙劳模品事迹悟奉献精神学榜样

武威市地处北方防沙带的中心地带,干旱缺水、沙多林少,生态环境脆弱,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5.5%,是全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7月11日下午,实践团队前往武威市凉州区王家沙窝进行实地调研,并现场访谈全国劳动模范王银吉。王银吉向团队讲述了自己年复一年压沙造林,用青春和汗水硬生生在浩瀚的沙海里种出一片绿洲的故事,几十年来王银吉累计完成压沙造林近8300亩,守住了眼看就要被风沙掩埋的家园。当团队成员听到王银吉忙于治沙,小儿子的病未能及时治疗最终不幸离世时,瞬间泪目。王银吉坚定地说道:“我不后悔,我的小儿子在临终前说,‘爸爸,一定要把我葬在治沙点上,我要陪你把这片沙漠全部种上树’,每当我看着沙漠里一片又一片的绿植生长起来,就好像我的儿子在沙漠上活蹦乱跳的陪着我。”

随后,实践团队跟随王银吉前往治沙工作地点,现场学习传统草方格治沙方法,成员们拿起铁楸,体验挖沟、放草、压实、填坑、植树的过程,在亲身劳动中体悟老一辈治沙人的艰辛。队员张郡锋说道:“草方格压沙看似简单,实际操作中却发现沙子下边有很多石块,要费很大力气挖出来,还有风沙阻挠,我们几个人干了好长时间才完成了两个草方格,治沙前辈们治沙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实在难以想象。”

溯往先辈弘心志,承其遗志启新程

九墩滩全国荒漠化防治(机械治沙工程)试验示范基地的参观学习给实践团成员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走进纪念馆,“发展沙产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件大事,要让沙漠为我们服务”一行大字印入眼帘,这摘取自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先生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通信信件团队成员参观展厅,认真聆听讲解,回顾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们在沙漠调研的历程以及由此总结的一系列宝贵论述。隔着玻璃,钱老写给中国科协刘恕书记的信件仍清晰可见,那份治沙的决心更在字里行间充分彰显据了解,早在1984年,钱学森先生就提出构建“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在不毛之地搞农业生产,创造上千亿元产值”沙产业构想,希望通过开发沙漠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寻光伏治沙科技壮景,感绿色产业勃勃生机

7月12日上午,实践团队来到九墩滩光伏治沙基地,考察该基地的发展现状。九墩滩指挥部指挥长李学建部长告诉团队成员,九墩滩光伏基地以光伏产业为核心,采取“板上发电、板下治沙”的方式实现土地综合利用,最大程度提高光伏基地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团队成员现场参观了光伏发电板矩阵,学习光伏板的工作原理。 

在富民村村委会,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光伏治沙产业发展为当地乡村振兴创造了很多新的发展机遇。村委会副主任刘蛟感慨到:“曾经,这里的村民大多都靠天吃饭,在环境严重恶化时甚至颗粒无收,而如今通过政府投资和光伏治沙的开展,树和草逐渐都长了起来,而如今,环境好了许多,庄稼收成也好了,许多村民也在光伏园区中获得了工作,不用再外出打工。”当光伏治沙产业发展给当地带来的效益时,刘主任表示,短期来看光伏治沙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村民就业率得到增长,基本衣食住行也不用担心,长期来看,光伏治沙产业必然会减少常规治沙的成本,让沙漠变成绿地,通过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实现最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实践团还通过访谈、问卷调研的方式广泛了解村民对当地光伏治沙产业发展的满意度,询问村民对于光伏治沙产业未来发展的建议

 

青年学子深入沙漠,真听真看真感受,见证“不毛之地”变“发展沃土”。调研结束后,团队成员范泽琳谈起此次调研的感受时说道:“一路走来,我们看到无数个草方格,看到数以万计的光伏板,更看到了中国治沙人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精神。光伏+治沙让沙漠迸发出无限生机,为当地居民开辟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也将做光伏治沙新模式的推广者,将“点沙成金”的振兴故事讲述给更多人。  

(文/韩然然、范泽琳、杨豫立,图/郭慧聪、张郡锋)


阅读 53 次数
更多:
上一篇:下一篇: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