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晓强

2021-09-17

姓 名

丁晓强

职 称

讲师

职 务
所属所

国际经济与贸易所

所属系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邮 箱

xqding1990@163.com

电 话
主讲课程微观经济学、全球经贸治理专题、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等
研究领域

产业链安全、数字经济、经济双循环

教育经历

厦门大学经济学博士        2016.09-2021.06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    2013.09-2016.01

青岛科技大学经济学学士    2009.09-2013.07

工作经历

合肥工业大学讲师2021年7月-至今

科研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数据要素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国际创新链联动的机制与政策研究”(24CJL010),主持,在研。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高技术产业链风险敞口的动态演化、形成机理与调控路径研究”(23YJC790017),主持,在研。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推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阻力、效应与对策研究”(JZ2022HGTA0350),主持,结项。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中国在RCEP区域的国际产业融合:多维特征与影响因素”(JZ2022HGQA0178),主持,结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美经贸博弈背景下中国健全对外开放安全保障体系与提高自主发展能力研究”(20AZD102),参与,结项(排名第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寻找新时代中国经济的新动能”(71873112),参与,结项。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贸易的本地偏好之谜:中国悖论、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17YJA790094),参与,结项(排名第二)。
研究成果

[1]葛海燕,张少军,丁晓强.中国区域产业链对外风险敞口的测度、比较与模拟——兼论新发展格局下产业链安全构建路径[J].经济学家,2025,(02):106-117.被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学术内刊《国际货币评论》全文转载。

[3]丁晓强,张先锋.中国在RCEP区域的国际产业融合:多维特征与影响因素[J].统计研究,2024,41(7):77-90.

[4]丁晓强,葛海燕.中国产业链对外风险敞口的动态变迁、国际比较与反事实模拟[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4,41(10):26-45.

[5]葛海燕,丁晓强.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客户关系的影响[J].统计与信息论坛,2024,39(9):106-117.(通讯作者)

[6]张少军,丁晓强.中国省际调出与出口增长的边际分解——基于贸易总额和市场份额的双重维度[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3,40(9):5-26.(通讯作者)

[7]葛海燕,丁晓强.国际产业链地位提升如何影响企业产能利用率——兼论对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启示[J].南开经济研究,2023(8):63-80. (通讯作者)

[8]丁晓强,张少军.中国经济双循环的测度与分析[J].经济学家,2022(2):74-85.

[9]丁晓强,张少军,李善同.中国经济双循环的内外导向选择——贸易比较偏好视角[J].经济管理,2021,43(2)23-37.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全文转载(2021年第5期)

[10]丁晓强,张少军.中国的省际调出技术复杂度——演变趋势、驱动因素与分布特征[J].科学学研究,2021,39(7):1219-1228

[11]葛海燕,张少军,丁晓强.中国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及驱动因素——融合经济地位与技术地位的综合测度[J].国际贸易问题,2021(9):122-137.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世界经济导刊》全文转载(2022年第3期)

[12]张少军,丁晓强. 中国省际调出的增长模式:驱动因素、多层分解与竞争力剖析[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0,37(11):99-118

社会兼职
担任《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国际贸易问题》《统计与信息论坛》等CSSCI期刊匿名审稿专家。
其他信息
欢迎对学术感兴趣、能沉下心来做研究的同学通过邮件进行联系。


阅读 12332 次数
更多:
上一篇:下一篇: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