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葛海燕,张少军,丁晓强.中国区域产业链对外风险敞口的测度、比较与模拟——兼论新发展格局下产业链安全构建路径[J].经济学家,2025,(02):106-117.被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学术内刊《国际货币评论》全文转载。 [3]丁晓强,张先锋.中国在RCEP区域的国际产业融合:多维特征与影响因素[J].统计研究,2024,41(7):77-90. [4]丁晓强,葛海燕.中国产业链对外风险敞口的动态变迁、国际比较与反事实模拟[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4,41(10):26-45. [5]葛海燕,丁晓强.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客户关系的影响[J].统计与信息论坛,2024,39(9):106-117.(通讯作者) [6]张少军,丁晓强.中国省际调出与出口增长的边际分解——基于贸易总额和市场份额的双重维度[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3,40(9):5-26.(通讯作者) [7]葛海燕,丁晓强.国际产业链地位提升如何影响企业产能利用率——兼论对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启示[J].南开经济研究,2023(8):63-80. (通讯作者) [8]丁晓强,张少军.中国经济双循环的测度与分析[J].经济学家,2022(2):74-85. [9]丁晓强,张少军,李善同.中国经济双循环的内外导向选择——贸易比较偏好视角[J].经济管理,2021,43(2):23-37.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全文转载(2021年第5期)。 [10]丁晓强,张少军.中国的省际调出技术复杂度——演变趋势、驱动因素与分布特征[J].科学学研究,2021,39(7):1219-1228。 [11]葛海燕,张少军,丁晓强.中国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及驱动因素——融合经济地位与技术地位的综合测度[J].国际贸易问题,2021(9):122-137.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世界经济导刊》全文转载(2022年第3期)。 [12]张少军,丁晓强. 中国省际调出的增长模式:驱动因素、多层分解与竞争力剖析[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0,37(11):99-118。
|